北京青年创业文化发展中心为创业者传达政策福音一、你知道在北京创业贷款有哪些申请条件吗? 所有的贷款都是要不动产抵押的,住房要求是第二套。进入的门槛不会因为你是大学生就降低的!最多有个不收工商管理费什么的,杯水车薪的。建议看看青年创业计划什么的,可能性更大些,在这样的计划中,有组织给你作担保,赔了钱,算他们的。 不过,申请到的可能性也是极低的建议你申请个人创业贷款申请条件是: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在50岁以下; (2)持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及相关的行业经营许可证; (3)从事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项目具有发展潜力或市场竞争力,具备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4)资信良好,遵纪守法,无不良信用及债务纪录,且能提供兴业银行认可的抵押、质对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各项具体政策应向各相关部门咨询。 (5)申请材料 在申请此类贷款时,有三点比较重要: 贷款申请者必须有固定的住所或营业大学生自主创业贷款 一、申请条件:1、大学专科以上毕业生;2、毕业后6个月以上未就业,并在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了失业登记。 二、贷款方式: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方式为担保、抵(质)押贷款。 三、有关说明 具体操作办法可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咨询 二、你知道北京在校大学生创业可“持证上岗”吗? 从2015年12月1日起,本市将为创业的高校在校生办理《就业创业证》,持证学生可按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据了解,《就业创业证》是由《就业失业登记证》发展而来,先向有需求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发放。实际上,从2003年开始,劳动保障部门就把毕业半年后仍未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到可以办理失业登记的人群中。这部分高校毕业生凭失业证可以享受一系列的免费就业服务。但实际去办理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并不多,除了因为不了解政策之外,面子问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没就业呢,就去办失业登记,听着好像跟下岗工人一样。”在此前的采访中,就曾有毕业生表示,碍于面子不愿办理失业登记。而《就业失业登记证》更名为《就业创业证》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从心理上也更容易接受。 实现创业的毕业年度内高校在校生是指依法从事个体经营,处于毕业年度内的本市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本市实现创业的毕业年度内高校在校生免费申领《就业创业证》,可按规定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本市对实现创业的毕业年度内普通高校在校生实行劳动力储备管理。 而离校后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和本市生源成人高校在校生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仍按照本市有关规定,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三、你知道北京实行“五证合一”降低创业准入成本吗? 不再需要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个体商户暂不纳入本次改革范围 继“三证合一”、“四证合一”后,北京将迎来“五证合一”的时代。自2016年9月26日起,北京市在现有“四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 9月26日起,新设立企业在工商登记机关办理营业执照后,无需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社会保险登记证纳入“五证合一” 自去年“三证合一”推行后,北京市已提前将统计登记纳入合办范围,实现工商、税务、质监、统计“四证合一”。如今,登记制度改革再次“升级”。 北京市工商局介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加快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级制度改革的通知》等要求,自2016年9月26日起,北京市在现有“四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全面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 据介绍,本次“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包括全市范围内的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个体工商户暂不纳入本次改革范围。个体工商户转变为企业组织形式的也可享受“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政策。 工商同时开设“一证通”窗口 “五证合一”后如何办理新执照?北京工商局介绍,新设立企业在工商登记机关办理营业执照后,无需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原已按照“四证合一”登记模式换发 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企业,无需重新换发营业执照;尚未换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企业,可以随变更登记一并换发。已经领取社会保险登 记证和统计登记证的企业,不再上缴原社会保险登记证和统计登记证。 改革实施后,申请人在办理相关登记注册时,只需要填写“一张表格”,向工商部门“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就能拿到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不必再到人力社保部门和统计部门办理相关许可证。 便利措施方面,“一证通”数字证书制发机构还在工商登记大厅设置了窗口,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时,可以在该窗口领取到“一证通”数字证书。 此外,市民可通过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致电社会保险咨询电话12333等方式了解相关信息。 降低创业准入成本 对于“五证合一”等级制度改革,北京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五证合一”改革主要是与人力社保部门完成数据对接,以进一步便利企业注册登记。 此前,繁琐的各项注册登记手续让不少创业者苦不堪言。“五证合一”落地后,新设企业无需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证。工商部门在核发营业执照后,会将市场主体的基本登记信息直接共享给社保经办机构,申请者就可以少跑路。 该负责人表示,随着“五证合一”的实施,登记环节将进一步减少,审批效率继续提高,办证时间大幅缩短,创业准入的成本有所降低。 据介绍,自全面实施“三证合一”改革以来,企业登记时间已从一个月缩短到3至5天。企业双创活力被大大激发。截至今年7月底,北京市共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58.54万户,占存量企业户数的45.01%。 四:京津冀三地拟互认职称 北京生源异地创业可享补贴 北京市公布《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深化首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对获得一定规模创业投资的创业人才、高新技术企业及文化创意领军企业骨干等,将优先办理引进。
《意见》还提出,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或聘用经市级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可根据国际薪酬标准采用年薪制。 此外,职称改革方面,取消统一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人才培养方面,支持实行弹性学制,放宽学生的修业年限,允许高校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1积分落户
高新技术及文创骨干先引进
《意见》提出,通过制定实施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对获得一定规模创业投资的创业人才及其核心团队、投资达一定规模且市场贡献突出的投资管理运营人才及其核心团队、高新技术企业及文化创意领军企业骨干、创新创业中介服务人才及其核心团队等优先办理引进。对于社会贡献突出且确有用人需要的单位,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
为何要优先引进这方面人才?北京市公务员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提出,要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首都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优先引进的人才需符合首都的用人需求,对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开放型经济体系做更大贡献”。
积分落户与北京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控制人口总量是否矛盾?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陈蓓曾表示,北京是控制人口,而不是人才。今后将根据人口调控的方向和新产业的发展和需求,更精准地引进人才。
《意见》还提出,适度放宽引进海外人才的条件,并将切实解决其在任职、社会保障、户籍、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问题。
未来北京引进人才会发生什么变化?北京市人社局原副局长张祖德曾公开表示,进京人才指标,总趋势是缩减。常规引进的数量要逐年压缩。“人口疏解的同时要保证首都优质人力资源的供给。”张祖德介绍,目前北京已与相关省市建立了劳务输入和输出基地,在疏解人口的同时保障优质人才的输入。
2工资待遇
高层次人才进国企可年薪制
《意见》提出,为了消除对用人主体的过度干预,国有企事业单位引进或聘用经市级人才主管部门认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可根据国际薪酬标准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方式支付,薪酬不受单位工资总额限制。
长期研究人才和薪酬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昕表示,由于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利益相关,管理者一直把这类单位的人才视作公务员管理,在薪酬上有各种各样的控制。
“高层次人才到了体制内,他们的收入开得高,一方面引起社会议论,认为有可能侵害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也可能挤占单位其他员工的收入。”刘昕认为,允许打破这些界限,按国际标准和支付方式去聘请优秀人才,国有单位用人就会有更大空间。
此次,北京市提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不论职位如何,都可采用年薪制。刘昕认为,年薪制不是高管特有的,它只是计发工资的一种方式。“国有企事业单位未来用人,也应更具市场导向,减少行政束缚。”
不过,北京仍要按要求对企业负责人实施限薪。市人社局副局长陈蓓此前表示,今年北京将实施国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目前方案已获批。记者了解到,已出台相关改革方案的地方,大多将基本年薪控制在职工平均工资的2倍以内。
人大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表示,对市场化选聘的高管,应当给予行业内同级别企业相当的薪酬。“除组织任命的高管,一些具有竞争性质的企业,工资待遇还应当给予董事会更大自主权”。
3人才培养
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在人才评价方面,《意见》提出,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引入专业性较强、信誉度较高的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
不同类型的人才怎么评价?《意见》明确,基础研究人才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评价,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强调社会评价,根据岗位特点、突出能力、业绩导向分类制定评价标准。
在职称改革方面,推进职称评审社会化改革,鼓励支持更多的学会、行业协会、专业人才评价机构等社会组织,承担职称评价的服务工作。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自主评审,取消统一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由用人主体根据研究领域和岗位特点确定评价依据。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建立由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高校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别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校、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课程,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此外,《意见》提出,支持高校实行弹性学制,放宽学生的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4协同发展
京津冀干部人才挂职将常态
《意见》明确,联合制定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根据三地产业准入目录,动态调控和优化人才结构。
未来,京津冀三地将建立跨区域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将在人才职称互认、医师多点执业、博士后联合培养、外籍人才出入境等方面开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协作试点。
去年7月起,京冀互派100名局处级干部和专业人才挂职。这也是近年来两地规模最大、层次最全的一次互派。按计划,两地互派干部挂职工作暂定连续开展5年,每年轮换1次,每批干部挂职时间1年。
此次《意见》则进一步明确,建立京津冀干部人才挂职交流的常态化机制,健全区域内流动人才的待遇保障机制。同时,对于异地创业的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还将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在人才协同发展方面,建立京津冀高层次人才合作机制,支持组建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标准创制,并建立健全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
此外,《意见》还提出,强化北京举办重要外事外交、体育赛事的服务保障能力和人才支撑功能,落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人才行动计划(2016-2022年)》,建立奥运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